要是能把工厂转移到县城来,以后管理方面会好做很多,也适合长远发展。
以前不允许,现在有机会了,自然是想试试的。
李墨林说道:说来听听!
周青说道:现在有很多东西是没有人生产的,市场上有大量的需求,要是我们能打通这些关系,生产这些产品,肯定有很大的市场。
就说一个最简单的,很多东西的包装都非常粗糙,有些产品甚至没有包装,我们要是能给生产包装,不管是纸的还是塑料的,市场都很大。
李墨林连连点头:确实,现在很多市场都是空白的,只要去做,找对了途径,都能赚钱,我们不缺销售途径,我们缺的是原材料和生产机器。
周青早就想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做一些对原材料要求不高,技术要求也不高的。
这样的事早就有人做了吧!李墨林大概也了解过,原材料好弄的,技术要求不高的行业,基本都有人做了。
那些没有人做的产业,比如电子产品,一般人根本做不了,因为材料不好弄。
周青笑着说道:还真没有,做家具的就没有,大多都是一些老师傅在做,没有一个家具厂。
不过这不是我们的目标,现在越来越多的国营厂都开始可以自由增加生产任务,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比如塑料袋,制作难度应该不是太大。
而且我们两个的销售渠道绝对是本县最大的,本县有人想跟我们竞争的话,他至少要付出十倍地代价,才有可能打败我们。
李墨林觉得周青说得有道理:那你想做什么?塑料袋?
周青说道:我觉得做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手里有什么资源。
对于周青这个观点李墨林并不是特别赞成,但大多数情况下,基于此做决定,不会有什么大错。
李墨林觉得先跟周青合作开个工厂试试水也好,摸清所有门道,再把自己的工厂从村里移出来:也可以!
那我们一起做?周青试探着问道,他怕李墨林不答应。
周青想着把李墨林拉上,那是他觉得李墨林的人际关系网比较强大,他知道李墨林认识很多国营厂厂长,要不然他也不会跟李墨林说这个事。
李墨林自然不会拒绝:行,你先去把情况摸清楚,再决定好做什么,到时候我入股。
行,没问题!周青见李墨林答应,心中大喜。
接下来,两人商量了一下合作的大致情况。
过了大概一个小时,苗刚和郭凤民两人穿着刚买的衣服来了,两人也不知道李墨林对衣服有什么要求,干脆在外面穿上人民装。
人民装都是单衣,前身是中山装,因为都比较薄,两人里面穿了厚厚的棉衣。
林哥,我们这衣服没问题吧?两人内心还有一些忐忑。
李墨林打量了两眼,虽然这衣服如今很多人穿,但也算是比较正式的服装了:行,就这样。
李墨林跟周青打了个招呼,领着苗刚和郭凤民直奔火柴厂。
裴友安这些日子过得还是挺滋润的,马上就要建分配房,他在工厂内部的地位直线上升,以前跟他不怎么对付的管理层,现在为了分配房,纷纷示好。
因为李墨林,建设分配房,省下一大笔钱,他跟上面报地价格就是市场价,省下的钱直接就进了口袋。
李墨林现在对裴友安也没以前客气了,敲开门后,直接说道:老裴,我们等会吃个饭吧!找你谈点事。
以前李墨林都叫裴叔,多少有点套近乎的意思,现在直接改口叫老裴了。
裴友安对李墨林还是很客气的:行啊!我请客,等会叫上老胡他们。
老胡他们就别叫了,我跟你有点事情商量。李墨林说道。
有事?裴友安疑惑:什么事?
赚钱的事。李墨林说道:现在也快饭点了,走吧!
行,走!裴友安也知道,前些日子因为刘春贵的事,李墨林对他有些意见。
当时裴友安选择了利益,他不后悔,现在他还是想和李墨林维持好关系的,毕竟李墨林的关系和手段还是非常厉害的。
一行四人到了饭店,李墨林让苗刚和郭凤民点菜,两人顿时左右为难,不知所措,大冬天额头上都冒汗了。
李墨林也不管两人,对裴友安说道:老裴,过些日子商业又要放开一步,你知道吧?
知道!裴友安笑呵呵的说道:我们火柴厂也拿到特批了,可以自己适量增加生产任务。听到这话,李墨林立刻意识到,这次对自己是机遇,也是一次危机。
机遇自然是可以做更多的生意;但以后的竞争恐怕也会越来越激烈,国营企业都放开管制,可以自由进入市场,他们有国家支持,有技术有机器,原材料成本也更低,私人企业跟他们竞争在价格上没有丝毫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