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墨林一脸认真的看着刘春贵:刘厂长,你来找我就是为了说废话的?
刘春贵冷笑:你现在一天能有多少个瓶子?一天比一天少吧?最多也不超过一千个。
刘厂长的消息挺灵通啊!李墨林话锋一转:我要是没猜错的话,你们一天也要亏几百吧?汽水瓶价格越来越高,你们只会越亏越多。
刘春贵觉得李墨林就像一个小丑,根本不了解自己实力:那又如何?我比你有钱。
你能有多少钱?十万还是二十万?李墨林轻轻一笑:你们砖厂还要资金周转,不可能拿太多钱来汽水市场上跟我竞争的。
刘春贵鄙夷的看着李墨林:五万够不够?你全部身家都没五万吧?
李墨林吸了口烟:刘厂长,你还真是舍得下血本啊!那我们走着瞧。
刘春贵沉默半响,最后冷哼一声:李墨林,你还真是茅坑里的石头啊!既然你敬酒不吃,那就别怪我不手下留情了。
刘厂长,你也没留过情啊!李墨林满不在乎的说道:我也不需要你手下留情。
刘春贵丢掉手里的烟头,站了起来:李墨林,一个月内,我会让你汽水厂破产。
我等着!刘厂长,慢走,不送!李墨林说着做了一个请走的手势。
李春贵也不再多言,转身离开,他这次来的目的本来就不是跟李墨林斗嘴的,而是找廖升问李墨林汽水厂的情况。
廖升告诉他,因为汽水瓶不够,汽水厂一直在减产,这也更坚定了刘春贵在汽水瓶上和李墨林竞争的决心。
农历十月初三。
李墨林正在看书,闫来福骑着摩托车回来了,车还没停稳,就大声说道:老板,汽水瓶已经涨价到两毛了,我们怎么办?
李墨林抬头:今天才涨到两毛,比我想的慢了点。现在一天能收多少汽水瓶上来?
闫来福说道:五百个左右,刘家口村增加了收汽水瓶的人手,一天去收三次,有一个瓶子也拿走了。
李墨林说道:我们保持跟他们一样的价格收,他们多少钱,我们就多少钱收。
另外,你每天去县里拉一千个汽水瓶回来,卖给刘家口村的人。
闫来福一愣:卖给刘家口村的人?这怎么卖啊?
李墨林解释道:我们手里几十个代理商,总有几个跟你关系好,不会出卖你的吧?把县城运回来的瓶子分给他们,让他们卖给刘家口村的人,给他们两分的提成。
闫来福立刻反应过来,他们在县城有七万多瓶子,要是拿来卖给刘家口村,按现在的价格,就能卖出一万多块钱,他们转手就能赚大几千。
老板,原来你早计划好了呀?闫来福心中暗暗佩服。
李墨林淡淡的说道:光这些瓶子还是不够的,就算继续涨价到三毛钱一个,他们把这些瓶子买完,也就亏两万一千块钱,他们还是亏得起的。到那时,我们真没汽水瓶了,很被动的。
这一瓢冷水,瞬间让闫来福激动的心冷静下来:老板,那我们还要做什么?
这个你不用管!李墨林想了一下,叮嘱d县城汽水瓶的事情,不要跟任何人说,廖升和太祥也不要说,你自己知道就行。
哦,明白了!闫来福点头应着。
那你先去忙,摩托车留下,我等会要出去一趟。李墨林说道。
好!老板,那我先去忙了。闫来福打了一声招呼,推出了李墨林之前买的自行车。
闫来福走后,李墨林起身去屋后找了李成军。
李成军已经在后面建起了一个专门烧炭的窑,这时候正带着几个工人在清理烧木炭的窑,准备放木材进去,继续烧下一窑。
成军,过来一下。李墨林招呼了一声。
正忙碌的李成军听到李墨林叫,立刻跑了过来:墨林,有事?
之前让你去西石镇收木材,现在怎么样了?李墨林问道。
李成军说道:没什么问题,我们高价收,要求高一点,人家也愿意接受,我们收回来的木柴都是最好的,大多都可以烧木炭。
李墨林点点头:那就好,从明天开始,大量收木材,把刘家口村方圆十里的木柴收个七七八八,然后把价格给我抬上来,能抬多高抬多高。还加价?李成军大吃一惊:我们现在的价格已经很高了。
高点不怕,没多少人家里有柴火卖的。李墨林根本不在乎:马上就冬天了,大家家里都要柴火,再过些日子,上山砍柴也不方便,价格高了,他们也没得卖。
李成军不知道李墨林要做什么,只能应着:好!
李墨林叮嘱道:这事不要跟任何一个人说,你一个人知道就行。
哦!
好了,你去忙吧!我有事,要出去一趟。
李墨林骑着摩托车,直奔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