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张兄台表演了一段动人的箫声,那么我就再献上一曲二胡鸣奏。”
话落,身旁太监递来的一把八角二弦胡琴。
众人注目,气氛不断凝重。
突然,琴声在群马的嘶鸣声中展开,旋律粗犷奔放。
待音律一起,赵如圣便顾不上众人的关注,将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弓法的流畅和音色的饱满上了。
通过琴声,场上众人仿佛看见了硝烟滚滚,狂风潇潇,将士挥戈,万马奔腾的疆场气息。
音调越发的激奋昂扬,好似边关将士在场间挎枪跃马。
突然,赵如圣用双弦快速抖弓,声音由弱到强向上摸进,发出战马冲锋时的厮杀声,继而用快速的连顿入弓和下滑音的结合发出马刀挥舞的呼啸声。
突然,乐曲在战马嘶鸣中放慢速度,仿佛刀光剑影隐去,最后战歌终了。
一曲完毕,赵如圣起身准备迎接众人的鼓掌。
可环顾四周,众人一动不动。
原来此刻全场笼罩在一股战事刚刚结束,肃杀四方,天地万籁寂静的氛围当中。
良久,零星的掌声响起,继而一片掌声响起,最终将赵如圣淹没在震天的鼓掌欢呼声中。
“赵使臣战曲一出,天地间再无一声可压其锋芒,这一局是我输了。”张少留开口道。
“不过,我并非输在音乐学识技巧不足,只是我没有疆场浴血的豪情,败在了你兵戈万载的人道光辉之下。“说完,张少留鞠了一躬,退出站台。
“好,两位在音乐中都是颇有建树。今日听到如此乐曲,甚是欣慰啊。让朕对接下来的比试倒是迫不及待了。就快点下一局吧。”
龙椅上楚皇司马岳说到。
“第二局,比对弈。大楚宋世杰对大新赵如圣...开始。”
场上,两人已对坐在木桌两侧,中间是一张青玉围棋盘。
棋盘上书横竖各十九道平行线,九个交叉点定鼎星位。
猜棋之后是宋世杰执黑子先行,赵如圣执白棋走后。
一开局竟是不常见的对角小目布局。
首先黑棋选择了比较宽松的下法,看起来宋世杰很从容。接着赵如圣倒是先占大场,看棋势可以选择对黑棋补一刀。
总而言之这是个新的定型。
黑棋出门后拐,白棋再退。之后黑棋被提,白棋在接上。黑棋再选择拼上把白棋拍死,形成相当不错的外式。
而赵如圣选择执白棋先挂角,然后在猜回去,这步走的很务实,隐隐对黑棋有一种制约。
之后,黑棋再在左边挂角,白棋赵如圣盖住。
两人相互较劲,不久形成两个鱼形。之后又是你跳我盖,你提我吃。
待经过中盘之战,双方地盘及死活已大致确立。最后在收官中白棋收气,紧紧逼住黑棋,赵如圣当即赢下这一局。
“好好好,好一场你争我夺的围棋杀伐战。真是大开眼界啊,这比赛真是一场比一场精彩。不知道下一局比作画如何?”
旁边的太监看到司马岳如此急不可耐,连忙喊道“第三场,比作画。大楚吴波对大新赵如圣...开始”
两人齐立于场中,每人身前有一张镇纸铺在桌上,旁边还放着水盂,调色碟,丹泥,油素,简板等。
等那个太监一号令,两人同时开笔。
画是无声诗,作画的两人像是融入天地之中。
在众人看来,两人身形朦胧,都发出渺渺茫茫的气息。再细看两人的动作,正应了那句“刘侯天机精,爱画入骨髓。自有两儿郎,挥洒亦莫比。”
两人动作不断挥洒,若说吴波是妙笔丹青,落笔成蝇。那赵如圣就是挥翰成风,银钩铁画。
反正在围观之人看来,他们一个是涉笔成趣,另一个是神工意匠。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不一会儿,画中的所有细碎勾连到一起。其景物跃然纸上。
“比试结束!”
有两个太监从两人手上接过两幅画拿架子支起来给众人欣赏。
只见吴波所作之画描摹了金陵城达官显贵开宴行乐的场景。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活灵活现。
再观赵如圣所作,画中描写了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依山临水,布置以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穿插着行路,赶脚,游玩等人物的活动。
形象精细,刻画入微,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栩栩如生。整个画面雄浑壮阔,却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陛下宣旨,这场比赛胜负由众人投票选择决定。”
。。。。。。。
“请文渊阁大学士谢希宣布结果。”
“嗯,宣布最终结果,胜利者为赵如圣...”
“虽然吴波的画确实让人身临其境,但在场众人都自小经历各种宴会,反倒觉得不新鲜。可赵使臣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