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吴越王子 > 第331章 需要提前几百年来修建山海关

第331章 需要提前几百年来修建山海关(1/2)

    俘虏了合不勒汗和他带领的数万兵马之后,钱昱一时间想不出应该怎么样来处理这些战俘。

    把他们全部都释放会大草原,钱昱担心这些桀骜不驯的家伙,会一转身再次拿起钢刀重新跨上战马卷土重来。

    钱昱倒是不怕打仗,不过,他更希望能够把这些蒙兀国骑兵收为己用,将来在征战四方时候就是一支精兵。

    如果现在不把他们放回去,自己岂不是要白白地浪费粮食来养活他们,如此一来钱昱觉得自己好像是要变成一个冤大头。

    站在书房的地图前,钱昱是左右为难思绪翻飞,当他的目光落在渝关这个地名上面的时候,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渝关修建于隋开皇三年(583年),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征高句丽后就是从这里返回了长安。

    五代后梁乾化年间,渝关为契丹也就是辽国所取,北宋宣和末年,渝关又成为了金国的囊中之物。

    钱昱之所以看见渝关这个地方眼前一亮,是因为他突然间想起了后世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为了确定一下眼下渝关的具体情况,钱昱带着亲兵一路疾驰狂奔到了那里。

    进入钱昱视线的渝关根本就没有一点点关隘的样子,由于辽末金初战争等因素的影响,眼前的渝关是人烟稀少城池坍塌。

    渝关失去了关隘之险的作用,这一带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了腹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幕,钱昱不由自主的就萌生了在此建立关隘的想法。

    修建关隘的想法一冒出来,钱昱就联想到了山海关,山海关的地址当然不在渝关的位置上,那是在几百年以后的大明洪武年间修建的。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带兵到此地之后,以古渝关非控扼之要,于古渝关东六十里,北倚燕山,南连渤海,移建了山海关。

    钱昱记得后世自己去山海关旅游的时候,看见过关于山海关的具体介绍。

    山海关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

    包括“天下第一关”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1350延长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

    山海关距离幽州城只有约280公里,在山海关和幽州城之间,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带,骑兵在这一带畅通无阻。

    如果敌人占领了山海关,幽州城会直接面临着敌人的攻击,所以,山海关直接关系到幽州城的安全。

    在冷兵器时期,山海关甚至能够改变一个王朝的命运,这些历史上的地理常识,钱昱当然是非常清楚的。

    在钱昱接管幽州城之前,这个地方是属于金国管辖的,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坐上皇位以后,极其重视这一条通往上京会宁府最为方便的道路。

    金天会二年(1124),金太宗完颜吴乞买下令,幽州城到上京的这一段路程,每五十里就必须要设立一个驿站。

    如此一来,就正式把辽西走廊纳入到了金国的管理之中,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同时还命令,此段路的州县负责辖区内的桥梁、道路的维修。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条道路可以说是路况大好,辽西走廊这一条沟通中原与东北的道路,就算是从此正式开通了。

    由于东北地区本身就是女真人的龙兴之地,所以他们不需要防备来自东北的威胁,也因此金朝并没有在这里修筑大量的军事设施。

    钱昱望着眼前的这条宽敞的大路,心里面是浮想联翩,他认为必须要把山海关给尽快地修建起来。

    只有这样方才能够防止,金兵万一出现的鱼死网破的突然袭击,等到那个时候这条连接东北与中原的通道,就可以在军事上展露锋芒了。

    下定决心之后,钱昱也想到了合不勒汗以及那数万俘虏的用处,修建山海关正好需要大量的人手,有这些俘虏就不用征召老百姓了。

    钱昱的想法马上就开始进行了,合不勒与其他的俘虏一样,全部都成为了搬用建筑材料的苦力。

    就在山海关修建的如火如荼之际,岳飞千里传书给钱昱推荐了一个人。

    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年轻人,钱昱的心里面除了大喜剩下的就是高兴,因为这个人的名字实在是太响亮了,他自报家门说自己叫张宪。

    张宪是历史上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他作为岳飞手下的一员大将是勇猛无敌。

    在战场上骁勇善战的张宪实在是毋庸置疑的,不过他的命运却是与岳飞一样紧密相连的。

    绍兴十一年(1141年),岳飞被解除兵权以后,离开了鄂州回到庐山,张宪当时任鄂州驻扎御前诸军副都统制。

    秦桧为了诬陷岳飞,秘密收买其部将中曾因过失受到惩处的王贵等人,利诱威逼诬告岳飞谋反。

    他们诡称岳飞之子岳云写信给张宪,让张宪向朝廷假报金兵入寇,以助岳飞夺回兵权。

    这些罪状没有任何根据,他们便对张宪严刑拷打,妄想迫使张宪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