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吴越王子 > 第137章 沿着丝绸之路前进

第137章 沿着丝绸之路前进(1/2)

    踏上丝绸之路的这些商贾,基本上都是依附在周、符两家身上的,他们从周家或者是符家的手里面购入货物再进行贩卖。

    随着钱昱这些年逐步平定了各个中原王朝,商贾也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以前由于是各个国家在胡乱收取赋税,商贾们因为无利可图也就不再进行长途贩运。

    钱昱采取的是放水养鱼的策略,赋税对于商贾们而言根本就不是负担,因此,这些年来从事长途贩运的商贾们日益增多。

    现在,他们就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西方,想通过重新启动那条自古以来的丝绸之路,来赚取更大的财富。

    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古代都城长安,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

    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

    丝绸之路一般是指陆上丝绸之路,从广义上又可以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的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开辟的,是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东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洛阳,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原王朝出产的丝绸,其实,丝绸之路最初不是为了出口丝绸,而是为了进口和田玉。

    处于丝绸之路上的河西走廊,是其中最关键的一段。

    西汉时,阳关和玉门关以西乃至更远的地方,被称作西域。

    西汉初期,联络东西方的通道被匈奴所阻。汉武帝时,中原始与西域相通,开始加强对西域的经略。

    西域本来有三十六个国家,后来又分裂为五十多个,这些小国都位于匈奴之西,乌孙之南。

    汉朝击败匈奴以后取得了河西走廊地区,方才开始打通了中原王朝与西域之间的通道。

    汉武帝太初四年,汉武帝在轮台和渠犁设立了使者校尉,管理西域的屯田事务。

    这是西汉在西域第一次设置的官吏,此后,西汉就在西域建立了根据地。

    天凤三年,西域诸国断绝了与新莽政权的联系,丝绸之路自然而然地也同时中断了。

    从此以后,这条商贾队伍日益不绝的商路,盛景就开始不正常了,时断时续的勉强维持着。

    这条丝绸之路再次进入繁荣鼎盛的时期,就到了继隋而建立起来的大唐盛世。

    唐代丝绸之路的畅通繁荣,也进一步促进了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对以后相互的社会和民族意识形态发展,产生了很多积极、深远的影响。

    经过安史之乱后唐朝由衰落而灭亡,北方地区从此战火连年,丝绸、瓷器的产量不断下降,商人也唯求自保而不愿远行,丝绸之路逐步走向低谷。

    历史上,北宋实际版图大幅缩减未能控制河西走廊,到了南宋时期,更无法涉足西北地区,丝绸之路衰落日益明显。

    眼下,这个时空已经与原来的历史不一样了,在钱昱的励精图治之下,分裂的中原王朝再次重新归于统一。

    消除了内部存在多年的隐患,各行各业在钱昱的指点下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此时此刻,满载各种货物的商贾们离开了中原王朝,去往西域各国进行贸易发财。

    在丝绸之路上进行交易的商品范围十分广泛。

    这些商贾带着丝绸、茶叶、蚕丝、瓷器、纸张、珍珠母、樟脑、肉桂、明矾、漆器、竹器等商品。

    他们换回来的物品有羊毛及制品、骏马、钻石、雕像、珊瑚、琥珀、鱼翅、珍珠等商品。

    另外,由丝绸之路东传的物品,还有西方的宝石、葡萄、石榴、胡桃、芝麻、胡瓜(黄瓜)、大蒜、胡萝卜等。

    而甘州回鹘、归义军、西州回鹘、于阗国、喀喇汗国等国,就是他们此行必须要经过的地方。

    说起西域,大家肯定会想起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这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人们对这座古老关塞的向往。

    其实,公元962年的玉门关已经不再是唐诗中的那个玉门关了。

    此时的玉门关址有了新的变动,已移至唐玉门关之东200公里多的地方。

    玉门关为何要向东面迁移?这是因为有其两方面的重要原因。

    其一,从当时河西走廊一带的政治军事形势来看,石关峡的位置正当东面的甘州回鹘与西面的瓜沙归义军政权的分界处,自然成为东西交通的要口。

    其二,与当时原路的废奔,以及沙州社会长期稳定,沙州及其以西道路的畅通密切相关。

    因此,原路上设置的唐玉门关自然随之废弃,遂被置于今嘉峪关市石关峡的新的玉门关所取代。

    新玉门关目前正是处于黑山之地,该山系走廊北山的一部分,山体平地拔起,横亘于走廊平原之上,相对高度一般米。

    山体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