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忽如一夜风雨骤 > 第二百零八章 满门忠烈孙承宗

第二百零八章 满门忠烈孙承宗(1/2)

    这时候,  孙承宗正闭目养神。

    大凌河之战后,孙承宗告老回了老家。期间,崇祯曾想让之再度出山,被他婉拒了。

    其时,孙承宗已七十六岁,刚刚把自己的诗作整理结为《高阳集》。

    突然,老家奴过来附到他的耳边道“老爷睡着了吗?”

    孙承宗缓缓地坐了起来,问道“怎么了,有事吗?”

    老家奴道“外面都在传,清兵又入塞了。”

    孙承宗“哦”了一声,急道“快说来听听。”

    老家奴跟了他多年,自然知道他的喜好,见他闻言果然着急,忙道“外面都说,清兵这次分左右两路,先后从青山关和密云北边墙子岭毁边墙而入。

    右路由什么扬武大将军岳托统率,左路由什么奉命大将军多尔衮统率。“

    孙承宗沉思着道“这两个倒都是狠角色,只不知战况如何?”

    老家奴道“最先闯进来的是那个叫什么岳托的,据说他率部到达墙子岭时,我军已经退入堡内,在城外布置了三座营寨作为外线的防线。

    岳托率军攻克了外围三寨,但是城堡坚固不易攻打,岳托采用俘兵的建议,分兵正面佯攻,牵制我军,余部则同时从墙子岭东西两边小道进行猛攻。

    蓟辽总督吴阿衡率部驰援,跟清兵奋勇血拼数日,杀死了清军骑都尉感济泰,形势原本已有所好转,可恨总兵吴国俊畏惧逃跑,导致吴总督孤军被困,力竭被俘。

    清军逼降,吴总督大义凛然,慷慨陈词‘我生为大明将领,死为天国英灵,决不屈膝’,清军恼羞成怒,吴总督双膝被砍,牙齿被击落,舌头被拔掉,仍不肯屈服,于九月二十一日被杀。“

    孙承宗感叹道“我大明不缺此等忠勇壮烈之士,又何以屡屡遭受通奴劫掠呢?”

    自问着,又问道“之后又怎样了?”

    老家奴道“之后岳托率部连克烽火台十一座,那个叫什么多尔衮的也率部进来了。”

    孙承宗不耐烦地道“我问的是朝廷的动静,清兵来了,难道朝廷毫无动静?”

    老家奴道“外面都在说,朝廷还在举棋不定呢,说是让个叫什么卢象升的统帅全国兵马,却只能调动不到两万人,他提出的策略自然也没人去落实,跟眼睁睁地看着清兵进来,没啥两样。”

    “逢有战事,朝廷便如此举棋不定,又焉能不败?”暗想着,孙承宗半晌不语。

    老家奴又道“由于朝廷没有动作,现在外面人心惶惶,谣言四起,说这次清军可能来咱们高阳,有不少人家已经先逃了。

    就在今儿早上,逃出去的人又逃回来了一些,说外面到处是清兵,那些没回来的都让清兵给杀了。”

    孙承宗猛地站了起来,虽然有点儿晃,却是一字一句地道“哼,别的地方咱孙承宗管不了,但通奴若要进高阳县城,必要踏过咱孙承宗的尸体。”

    说完,冲向老家奴又道“去,通知儿孙们,拿起武器,跟百姓们一起去城墙,协助官府守城,决不能放一个通奴兵进来。”

    老家奴道“儿孙们早已都去了,根本无需通知,老奴担心的是,通奴大兵压境,若是朝廷不及时救援,咱们撑不了多久的。”

    孙承宗道“官府现在恐怕已经上报朝廷了,朝廷不会不管的,即便朝廷不管,难道咱们就能任由通奴到咱们家里来?”

    话音未落,一年轻家丁匆匆进来,道“启禀老太爷,据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回来说,清兵当真冲高阳来了。”

    孙承宗冷静地问道“带兵的是谁?”

    年轻家丁道“叫什么多尔衮,最是凶残,所以,大爷命我回来通报一声,请老太爷定夺。”

    “多尔衮?”孙承宗反问了一句,见年轻家丁点了点头,道“你,过来帮我把椅子搬到门外去。”

    年轻家丁甚为好奇,却还是依言做了。

    孙承宗在老家奴的搀扶下,过去坐了,才又道“回去告诉你家大爷,就说我就在这里等大家,大家若是回不来,我就在这里等多尔衮。”

    年轻家丁所言没错,径奔北直隶保定高阳(今河北)县城的,正是大清睿亲王多尔衮。

    入塞以来,仗着兵强马壮,多尔衮所部一路肆意烧杀抢掠,如入无人之境。

    正行进,中军匆匆过来,道“启禀睿亲王,前面正是北直隶保定高阳(今河北)县城,请睿亲王定夺。”

    多尔衮道“定夺什么?进城。”

    中军道“城上有人守城。”

    多尔衮问道“何人守城?”

    中军道“官民掺杂,却极有战力,我军连攻了三次均未获成功,据说带兵的是明朝的一位遗老,叫什么孙承宗的子孙。”

    “孙承宗?”多尔衮自语着,冷不丁记了起来,大叫道“怪不得呢,此人乃明朝前几年的蓟辽督师,我军没少吃了此人的亏。

    来人哪,不惜任何代价给我拿下高阳城,我要活捉孙承宗。“

    诸将领命,不敢懈怠,疯了一样攻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