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为夫人折腰 > 第124章 第 124 章

第124章 第 124 章(1/2)

    大约是七日后, 两人回到了洛阳。

    时至孟夏,洛阳城阳光明媚,时和气清。魏王府正院里的那株桐树开了花, 每一朵都如鼓满了的风帆, 沁着昨夜宿雨。偶有鸟雀飞过, 珍珠乱洒, 银雪斜横。

    密报此事的书信早于三日前到了斛律骁手里, 十九和青霜风尘仆仆地跨进院门时, 他才起了身,只着了一件单薄寝衣,于窗下书案前批阅廷尉卿今晨所奏。

    书案旁设了青瓷香薰, 中燃沉香, 是很清透的沉水,对面的多宝格上则置放着那盏嫦娥奔月的走马灯,陈设一如旧时,就仿佛当年的赠灯之人从未离去。

    “殿下。”

    二人进来, 屈身行礼。

    “回来了?”

    斛律骁神情冷淡,凤眸微低, 看不出是喜是怒。

    他手底下正压着那封羽书。薄薄的一页纸, 皱褶颇起, 显然已经翻看了数次。十九在他案前跪下, 深深呼吸一口,答:“属下有要事想禀报给殿下。”

    即虽羽书里已提前说过,但他仍是原原本本将事情又复述了一遍。斛律骁脸上还是没什么神情,只冷言问:“确信没有看错?”

    “是。”十九仰头答道, “那女童脖上坠着的正是王上昔年所赠, 又唤谢使君为舅, 想来错不了。”

    “何况,属下看那孩子,眉眼间也有几分与殿下相似……但谢使君却言是临海沈家的孩子……”

    跪在他身旁的青霜不禁微蹙了蹙眉,那小孩子顶多四五岁的年纪,哪里就看得出与主上相似了,不过是鲜卑人里常见的高鼻罢了。

    沈家……

    袅袅升起的香雾之后,斛律骁眉头微挑,忆起三年前自临海郡传回的消息来,唇边泛出一丝冷笑:“原来如此。”

    不过是瞒天过海、金蝉脱壳罢了。

    当年,临海的探子来报,言临海郡守的少公子从回京途中带回一个守寡的妇人,因信中称妇人已有女儿,加之认为她不会回到沈家这般显眼的地方,彼时他并未在意。

    如今看来,当年的“女儿”极有可能只是她的障眼法,她在他眼皮子底下骗了他,安安稳稳地在临海生活了三年,江南江北,唯他一人思之如狂。

    最初的喜悦褪去,他心间腾起淡淡的被欺骗的恼怒来,十九面色坚毅:“王上可要再派人去临海彻查?”

    “不必了。”斛律骁神色阴沉,胸间郁气充塞,实是闷得慌。

    她那般厌恶他,宁愿死也要离开他,他又巴巴地凑上去做什么。

    至于女儿,究竟是谁的还很难说,算着时间,即便她当年真有了他的骨肉,也不过四岁而已。四岁的孩子哪里就看得出相貌像谁,十九之言不过是哄他高兴。

    又几日,朝中传出消息来,魏王将往南境巡视各州郡水利,以应对夏日即将到来的淮水汛期,命廷尉卿作陪,侍中崔氏代理尚书台政务。

    彼时兖州尚未得到消息。谢窈虽知了那日芃芃撞见十九之事,但一连多日北方皆无异动,兄长更将斛律骁送的代表诸侯仪制的七鼎六簋投至大火,立刻驱逐了北齐的使者出境,以示与北朝决裂之心。未免兄长多心,也就继续在兖州住着了。

    五月五,端午如期而至。谢临带了家人前往盱眙北边的阳城。

    阳城是边境上的小城,也是南朝与北朝开放互市之地,因无宵禁之制,又汇聚了南北的商贸往来,夜间商肆繁华,也算是这乱世之中的奇景了。

    光风动花树,丹霞起暮阴。夕阳很快西沉,夜幕降临,明月东升。

    夜市已开,里坊遍张灯火,人群熙熙攘攘,街巷车水马龙。

    谢临对自己境内的治安十分满意,命车驾行驶于闹市之中,不无自豪地同妹妹及表弟道:“想当年,为兄初镇兖州时,这儿就是一片赤地,百姓不足千人,触目皆是荒土。是为兄带着手下的将士,剪荆棘,造府朝,修市狱,经营近十年,才使得这座城市重新焕发生机。”

    “兄长是有抱负的人,一心许国,只是什么时候才能成婚,给阿窈找个嫂子呢?”谢窈笑着说。

    被妹子一打趣,谢临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这事得讲究缘分,何来哥哥不找之说。总没有看得上的,又提这些做什么。”

    谢窈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心思却不由自主地飞回了杳远的记忆里,是风吹陌上,日暖草薰,有人曾在她耳边说,愿一统南北,使天下重归太平,不再有流离失所、民族纷争,让每个人,都能够好好活下去。

    出神只有一瞬,她很快回过了神来,别过头看向车窗外熙攘人群。端午佳节,夜市里灯火炫煌,人群摩肩擦踵,脸上皆洋溢着快乐的笑,像极了上元和七夕夜里的景致。

    “成婚是什么。”芃芃坐在舅舅怀中,好奇地问。

    沈砚一时不知要如何回答,瞥了眼正凭窗远眺的美人。她背对着他们,灯光透窗而来,照出截耀如玉瓷的脖颈。沈砚眼中微闪,不自在地收回视线同芃芃说话:“就是阿父和阿母这样……”

    车驾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