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明末擎天柱 > 第三十章 一代巡抚

第三十章 一代巡抚(1/3)

    崇祯十五年八月十六日,成都府,四川巡抚衙门,后宅。

    五十五岁的陈士奇并未显老态,看上去就跟个四十出头的正人君子一般让人印象深刻,他典型的明末士大夫,清流,自认兵马娴熟,崇祯五年在老家福建漳浦抗过倭寇,率领乡民杀了几十个倭寇,立马就从礼部转到了兵部,到了四川当学正后,每天都给学生们谈兵法、教骑射,搞得当朝首辅周延儒认为他很懂军事,恰逢廖大亨搞不定四川民变,周延儒就廷推陈士奇为四川巡抚、兵部左侍郎、右佥都御史,总镇四川。

    其实不然,陈士奇心里也很虚,虽然川东北的摇黄贼是廖大亨留下来的烂摊子,但他真的没有办法一并处理干净啊,川中各路总兵天天喊着没钱没粮,巡抚衙门上头还有个三边总督孙传庭一天一到行文过来催要粮饷,陈士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总不能带着八百抚标就去川东北剿匪吧?

    好在,陛下给他了一个便宜行事的中旨,此时身着便服、头戴网纱纶巾的陈士奇左手成拳撑着脑门坐在一张太师椅上,听着身旁的幕僚王莱楼翻动着账本。

    “东翁,蓬州知州已有十一家请官,价高者为简州举人王少雅,出价四千八百两。”

    陈士奇眉头紧锁,眼睛瞟向另一侧的幕僚曾瑾,曾瑾走在矮几旁,在一大堆标注了府州县各增补举人的名录内快速翻找,不消片刻就回话:

    “王少雅,崇祯四年辛未科落榜,年已五十有八,明年大比已明文回复不应试,简州王家,据载,万历二十一年有为官者王晟云,知聊城县事,三年考绩不良,被罢归乡。”

    “又是一个想要人在家中安坐,官从天上来的!”

    陈士奇听得恼火不已,崇祯皇帝的回旨只是给他个人的,还严令不得外传,意思是卖官鬻爵是你陈士奇自己的事情,和他这个清高的皇帝无关,以后出了什么篓子,他崇祯可不会为你陈士奇背书,你陈士奇自己背着黑锅去为国尽忠,算是全了你陈士奇的忠义之心。

    陈士奇知晓崇祯的脾性,也就做好了背锅的打算,他本没有朝外传这些东西,结果巡抚衙门就跟筛子一样,没两天就传的整个川内人人皆知,一大群想要当官的读书人不断朝衙门里塞银子,递帖子,一个知县的价格已经从一千五百两炒到了两千八百两,知州更是炒到了四千两,甚至有人还大着胆子来问知府卖不卖,要是卖的话,万两白银也没什么问题。

    四府中的二十一州县如今全都糜烂,摇黄贼如蝗虫般屡屡过境,攻州拔县,县官州官死了一批又一批,没人再敢去做官,那石柱的老将军倒是主动请缨要在重庆府练兵剿匪,可他这个四川巡抚却一两银子都拨不出来,陈士奇万般无奈,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这卖官鬻爵的勾当。

    “这以后恐怕得千古骂名啊!”

    陈士奇在心底想着自己的士林清誉,那边的王莱楼却从下仆那边接了一封信过来,看了封面咦了一声。

    “东翁,您有一弟子名黄世信吗?”

    “少贞?”

    陈士奇一愣,接过信封,黄世信今年中举,他看过文章,写的很是清丽脱俗,大有一身正气,为国为民的东林风骨,又与东林魁首钱谦益有私交,俨然一副东林后进的做派。

    私底下约见后,陈士奇从这个俊秀的青年身上仿佛看见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模样,一样帅气不说,说话也合胃口,很是投缘,当季破例收了弟子,勤勉一番后让他回乡准备大考,若有疑窦便可来成都府巡抚衙门寄宿,闲暇时便可向他请意,以此子的资质,三鼎甲不敢说,但谋个明年春闱的传胪应该问题不大。

    他用裁纸刀切开信口,抽出里面的信笺,一看好家伙,十几页,开头都是学生问候恩师、想念恩师的客套话,待看到第三页时,陈士奇恼火地将信笺朝桌案上一拍,骂道:

    “官迷!想当官想疯了!”

    一旁的王莱楼见东翁发这么大火,踌躇了一番,正准备接过这恼人的信笺销毁掉,谁知发火的陈士奇又将信笺拿起来,边看还边骂:

    “我倒要看看你这个为国为民的平寇方略有多厉害!”

    然后王莱楼就看着东翁脸上的轻蔑愤怒逐渐消失,变成了沉默、思索、惊叹的模样,最终,陈士奇将信笺折好放回信封内,还揣进了怀中,声音也低沉了许多。

    “看看南充知县那边有几个候补?”

    王莱楼一惊,这是横插一杠子,坏规矩的啊,不过他只是一个幕僚,不能碍着东翁的事情,连忙翻到账册的中间一栏,从上而下数了数道:

    “多多少少总计二十六家,价高者三千五百两,价低者亦有两千两。”

    陈士奇又犯难了,人家都是出了钱的啊,他总不能靠着师徒关系把这三千五百两银子自己掏了吧,何况他是个清官,身家也没那么殷实啊!

    难办,难办!

    “老爷,老爷,门外有打南边来的人送礼盒来了。”

    “送甚么礼盒,莫不是不知道规矩,打出去!”

    陈士奇正不高兴呢,摆手让老仆去撵人,老仆却一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