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成皇太女后搞基建 > 第37章 敬这一城的百姓(捉虫完毕)

第37章 敬这一城的百姓(捉虫完毕)(3/4)

算是出名了。

    楚国的楚皇拿着新来的战报感慨,“这还是第一次,自己的百姓为了让别人打进去,而拼死开了自己的城门吧?”

    谋士楚云齐点头,“是啊,臣读过那么战役,也没见过这样的。”

    不过,这细细循着蛛丝马迹,也能发现原因。

    “自三年前起,禹国的皇太女殿下开始……嗯,用他们的新词说,就是改革。自从她开始改革以来,禹国的边境,就对鲁国是打开的。”

    “鲁国边境的人,要是在鲁国活不下去了,就可以去禹国那边做事谋生,禹国的……福利?”

    “没错,就是福利特别好。臣就说一个吧——他们有个养殖场,进里面做事,无论你是哪里人,无论你是什么人,只要你能进去,他们就会给你签订一只叫做合同的东西。有了那种合同,过了试用期,要是他们不要人了,要辞退,便要给三倍的工钱。”

    “而且,每顿都是有肉的,陛下想来要问了,怎么能有那么肉呢?他们的养猪厂,陛下想来也听说了吧?”

    禹国,实在是太好了。

    这种好,刚开始是边境十三城的人因为挨的近,所以看的见,后来,边境十三城给了禹国后,双城的人也是能看的见的。

    明明隔的不远,为什么十三城被禹国占了去,就能吃香的,老人病了有药吃,孩子大了有书读,而他们的孩子呢?他们的老人呢?

    在他们被流民军占领的那两个月,他们唯一的亮光,可能就是旁边的朝州。如今,禹国的士兵们打过来了,他们也能过上好日子了?

    楚云齐叹息:“也是流民军不做人,只剩下老弱病残了,还这般的残害。”

    行军打仗的纪律,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便是他们肯信任禹国兵的第二个原因。

    禹国的兵,打仗是有纪律的,这个纪律,天下闻名。

    “他们主张不拿庶民的一针一线,拿了东西,是要给银子的。”,楚云齐欣赏道:“不扰民,只安民。”

    这种军队,有谁不喜欢呢?人家那么多人,你有东西拿去卖,他们给钱,你要是没吃的,他们可能还会给你一点。

    这就是禹国兵。

    再者,禹国的医者。

    “陛下,臣之前也小看医者了。”,他道:“禹国的医者,主张天下行医,不以这人是哪国人,或者是什么地位的人来治病,若是你是富商,便多给一点,若你是穷苦人家,便少给一点银子,他们四海为家,只为研究更深的医学。”

    “这样的医者,开始成群结队的出现在各国的乡间,镇里,便具有一定的信任感,老百姓们都愿意相信他们,他们口中讲述的那个禹国,那个……神仙之境。”

    在他们的描述中,禹国,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可以夜不闭户,可以吃饱,可以穿暖,可以在空闲的时候,去看一出戏曲,可以在不满的时候,给官员写信。

    林林种种,禹国的医者向各国输出了一种叫做禹国是仙境的思想,他们便在无望的时候,想到了禹国。

    人,皆有向往美好之心。

    楚天齐就对楚皇道:“陛下——臣,想去一趟禹国。”

    ……

    “楚国禁禹医?”折青看着刚呈上来的折子,百思不得其解,“这怎么想一出是一出啊?”

    禹皇道:“定然是听说了双城一事。”

    折青啧了一声,“那就算了,既然楚国不让行医,那就不行医吧,回禹国深入乡镇,不也挺好嘛。”

    这些外出行医的人,其实都是自愿的。有人想出去看更多的病人,有人就愿意呆在禹国的某个乡下过一辈子。

    这种人生选择,折青从来不干预他们,喜欢呆在楚国不回来都行。但是如今,楚国都不要你了,那就回来吧,禹国依旧是你的家。

    她发布出去的召回令里就写了一句话:禹国永远等你回家。

    这一句话,印在了去双城的糖包上。

    沈离之前就发现了双城其实是适合种甘蔗和甜菜的。将甘蔗和甜菜榨取糖汁,经过沸腾和浓缩,然后分离形成糖结晶,然后再经由提炼,就成了白砂糖。

    这种糖,经由快马加鞭,到了双城。

    双城拿下来,自然是不会还回去的,沈柳已经让人去跟鲁皇交涉了,然后再向折青申请了好几个技术学院毕业生。

    他们如今学的不仅仅是理科,还需要下乡实习,以及学习各种行政知识,这已经算是将他们做为官培养了,于是技术学院如今报名的人越来越多。

    这般出来的人才,因为接触到了新的理念,所以治理乡镇就有办法的多。比如,他们跟着这批制成的糖到了双城后,就开始带着甜菜和甘蔗种子往乡间跑。

    他们在大路上,摆出了桌子,在上面挂出横幅,上面用禹字写着:“甜菜到糖的生产之路科普大会。”

    他们带来的糖是足够的,一人分一块下去尝。

    “这就是贵人们喜欢吃的糖,不过,以后双城的你们,就可以在贵人品尝之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