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改造大唐从养猪开始 > 第623章 焚山煮海之法

第623章 焚山煮海之法(1/2)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步子走太大,咔,扯着蛋了!

    伊关深深吸了一口气。

    将自己有些激动的心情,平复了起来。

    他的目光落在了面前的这些盐民身上,十分豪气地一挥手。

    你们放心!无论输赢,我都送你们每家每户一套高级餐具,外加一面两尺大的镜子!

    此言一出,刹那间士气暴涨。

    伊大人,你们咱们干啥,我们就干啥!

    那些盐民们全都激动坏了。

    这一样一套高级的餐具,那都是扬州城内的富商、达官贵人才能够用得起。

    还别说那个能够照得纤毫毕现的镜子了。

    以后就是一个传家宝啊!

    这都没有开始,就赚上了一大笔钱了!

    伊关看到他们激动的模样。

    心中一笑。

    这种有钱解决问题的感觉,实在是太棒了。

    将韩鹏他们,还有那些倭国奴隶们通通叫过来,先别烧玻璃了,有新活要干。伊关朝着刘全吩咐道。

    刘全骑上快马,朝着黄羊山的方向赶去。

    很快,韩鹏一行人带着三名多个倭国奴隶赶了过来。

    这个盐城县可是一个好地方啊!

    伊关望着这一片宽阔的海滩,脸上浮现出笑意。

    盐城,环城皆盐场,所以就得名为盐城。这里就是以盛产淮盐而闻名于华夏大地,也是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产盐中心。

    扬州最有钱的商人有两种,一是胡商,一是盐商。

    盐商将这里的淮盐沿着京杭大运河,运送到北方。

    等到以后,伊关将这里打造成为大盐场,海盐卖遍整个大唐。

    白花花的盐,也可以变成白花花的银子。

    同时还能够将碘盐推广出去,也是功德无量的一件事情。

    说干就干!

    伊关向来都是雷厉风行的人。

    他转过对袁天罡等人说道:今天,我们就施展一个焚山煮海的仙法。

    看着大家吃惊的表情,伊关笑着说道:是一种制盐方式而已。

    《管子》记载:暮春之初,北海之民即煮海为盐,从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就一直使用熬煮海水取盐之法。

    但是这种方式速度慢,产量低。

    现在,我有新的办法,能够大规模制盐。

    现在听我指挥,先挖坑,挖大坑!

    在伊关的指挥之下,三百名倭国奴隶,外加上三千多名的盐民,在海边的滩涂上面挖出了四四方方好像游泳池一般的大坑。

    而且还不是一个,而是十几个。

    哎呦,累死我们。韩鹏吐着舌头,一屁·股坐在石头之上。

    长官,我们在这里挖坑干什么,待会海水涨潮了,就会将这些大坑都给淹没了。

    我们岂不是在做无用功?

    是啊!大家脸上都露出了疑惑。

    伊关微微一笑:我就是要让海水将这些大坑淹没。

    啊?此言一出,大家都愣住了。

    你们想想,在淹没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大坑装满了还海水啊!

    然后呢?伊关循循善诱。

    呃大家丈八金刚摸不着头脑。

    只有袁天罡的眼睛里面闪过了明悟的神色。

    老道想明白了。

    那你快说啊!大家十分着急。

    袁天罡不卖关子,开口说道:这些大坑在海潮退去之后,在太阳的暴晒之下,海水越来越少,等到晒干的时候,剩下的就是海盐了。

    大家一听,这才明白。

    原来如此!

    袁天罡语气之中带着赞叹:第一,此法不需要用柴火,免去了盐民在炎炎夏日还有烧柴煮盐的痛苦。

    第二,节约人手。全靠天地之力,就能够产出海盐!堪称神来之笔!

    而且产量是大得惊人,只要海水池子够多,产出的海盐要多少,有多少!

    经过袁天罡的一条条分析。

    大家这才明白其中的奥秘,全都深深震撼住了。

    怪不得伊关能够说月产三万斤的。

    只要这个池子够大,三十万斤也是可以的啊!

    伊居士大才啊!

    水在太阳之下晒干,这样的情形大家都不知道见了多少次,也只有他才能发现其中奥秘!

    借助天地之力为自己所用,我等佩服!

    袁天罡的语气之中充满了敬佩。

    大家望向伊关的眼神,也是带着由衷的佩服。

    这人与人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咱们就老实跟着学吧!

    伊关笑着摆了摆手:思路上是对的,实际的操作需要改良一些。

    你们吹牛吹了这么久了,继续干活吧。

    在伊关的指挥之下,像是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