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改造大唐从养猪开始 > 第579章 秘而不传的技艺

第579章 秘而不传的技艺(1/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改造大唐从养猪开始 1说网”查找最新章节!

    伊关的桌子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几十个的白瓷。

    这些白瓷花瓶半尺高,整体瓷质釉色纯净细腻,高洁无瑕,冰肌玉骨。

    摸上去细腻,如同玉石一样。

    伊关不由得点了点头。

    这些白瓷已经接近了后世的白瓷的标准了!

    “几位辛苦了,想不到在十二天的时间之内,已经将这么优质的白瓷烧制出来。”

    “真是了不起!”

    看袁天罡师徒,以及罗道人三人,他们身上灰扑扑的,黑眼圈浓厚,已经是身心疲惫。

    但是,当他们听到了伊关的肯定的时候。

    那些疲惫全都一扫而空,就像是炎炎夏日里面,喝上一大口冰镇的酸梅汤。

    浑身上下都舒坦了起来。

    在他们的心中,伊关的位置非常的特殊。

    他是一位传说中五百年一出的圣人。

    又是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

    如同上古圣贤一样。

    虽然伊关一直强调自己只不过是个普通人。

    但三人对于伊关越发敬佩。

    现在得到了这个认可。

    他们一个两个昂首挺·胸,骄傲得不行!

    “既然最佳的配方已经试验出来了,那我们就加大生产吧。”

    伊关站起身来,一拍手掌:“我们先生产出白瓷,后面的青瓷、青花瓷、彩瓷等等,慢慢地研发上。”

    “先攒一波的货,到时候与玻璃一起推出,绝对会引出轰动!”

    唐朝的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

    邢窑邢白瓷的发明,打破了自商代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形成南方以浙江慈溪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北方以河北内丘邢窑为代表的白瓷并驾齐驱、平分秋色的格局。

    “南青北白”的格局逐渐形成。

    现在,唐朝中后期才出现的高品质白瓷,被伊关抢先偷跑了出来。

    外加上透明的玻璃,这两大神奇器具,轻轻松松席卷整个江南。

    然后蔓延到整个大唐。

    日后,丝绸之路上就要多出这两个赚取外国金银的大杀器了!

    现在嘛……

    先把产能提升起来。

    伊关转过头来对着罗道人问道:“道长,你的那些徒弟呢?”

    罗道人指了指远处的大山:“我都派出去了找铁矿去了。”

    伊关点了点头:“铁矿的事情急不来,先把白瓷、玻璃的事先做好。”

    “没有钱的话,这工坊也建立不起来。”

    “现在叫他们回来,将这些烧制陶瓷的技艺传授给他们,暂时让他们当下工人。”

    当这句话说出的时候,罗道人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真的要将这些烧瓷技术传给我的弟子??”

    “当然了。”伊关点了头。

    罗道人再三确认之后,然后飞奔而出,朝着大山里面冲去。

    在那里,十五个半大的孩子,分布在山上,漫山遍野地扒拉着石头。

    “你们还蹲在这里孵小鸡呢?”

    “赶紧给我回来!”

    “啊?师父,不是你让我们去找铁矿石的吗?”

    “你哪那么多的话?赶紧收拾干净一点,我带你们去见一个高人。”罗道人认真地说道:“要恭敬一点知道么?”

    “知道了。”

    很快,罗道人就带着这些孩子旋风一样回到了黄羊观里面。

    伊关抬头望去,这一共有十五位的孩子。

    年龄从八岁到十六岁都有。

    他们身上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脚上都还没有穿鞋。

    现在可是开春时节,天气还冷。

    能够看到他们手脚冻得青紫,脚上都是伤口。

    他们一双双眼睛都在好奇地望着伊关。

    伊关的心中莫名一疼。

    这样的孩子,在伊关的那个时代都是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面,无忧无虑地听着老师讲课。

    现在,他们却已经要自己养活自己了。

    “你们愿不愿意学烧陶瓷啊?”伊关和蔼地问道。

    “愿意愿意!”罗道人抢着回答,然后按着他们脑袋向伊关磕头。

    “快!拜见师父!”

    罗道人生怕这些孩子失去了这个大好机会。

    因为千百年来,不但知识流通是封闭的。

    工艺上,也是各家工匠秘而不传的秘术。

    那些工匠的技艺,传男不传女。

    甚至多个男丁,只传一两个。

    就是为了防止独家秘门的技艺流传出去。

    即便是普通的工匠,招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