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明血1641 > 第五百三十四章 轩然大波

第五百三十四章 轩然大波(2/3)

遮城中的粮食。

    本来能坚持近月,现在十天就断粮了。

    绝境下,卡隆崩溃了。

    他没法再经受忍饥挨饿的境况,这已经折磨他快一年了。

    卡隆派人出城去港口和明军洽谈和议。

    得到的是阎应元冰冷的回应,必须放下武器无条件的投降,可以换取他们活命。

    如果继续顽抗,城陷,全部斩首。

    卡隆无法再拖延,马上就要断粮的处境让他只能带领一千多名的尼德兰人投降。

    飘扬在热兰遮城二十年的尼德兰旗帜落下,升起的大明旗帜。

    阎应元收缴了全部尼德兰人的武器,刘钊等人将官署搬入了热兰遮城。

    将这个城池改名为安平城。

    本来这座城池就是在昔日安平堡的旧址上建立的。

    现在不过是一切恢复原有名称罢了。

    至此,尼德兰人在小琉球的二十年殖民结束。

    ...

    沈阳王宫勤政殿一片静默。

    众皇族,大臣们汇集一处,这是大朝会。

    所有人都是心情压抑。

    这次战败又是震惊众人。

    此番征伐大明出军的都是骑军,而且目标很小了,就是烧杀为主,抢掠为辅。

    结果数万骑军就连这样的小目标也没有达到。

    就连满八旗也损失了数千精锐。

    这是所有人没有想到的。

    是对大清军心士气的极大打击。

    这次大朝会就是对此事的一个惩处。

    多尔衮、阿巴泰、硕托等人都讲明了此战的败因。

    说实话,其中有些大臣是同情他们的。

    明军骑军也达到了两万,而且有远程火铳,猝不及防下挫败倒也正常。

    但是,他们都没站出来声援,因为傻子也知道陛下会趁机使用手段打压多尔衮了。

    ‘此战,多尔衮作为统帅,指挥失当,轻敌大意,必要严惩。’

    黄太吉身边的太监道。

    黄太吉冰冷的目光盯着多尔衮。

    多尔衮跪下遵旨,黄太吉略略失望,他倒是希望多尔衮不满,借机可以越发打压一下,可惜此人太能隐忍,多尔衮不是多铎啊。

    “着夺正白旗五个牛录,交与济尔哈朗代管。降爵为和硕睿郡王。”

    多尔衮叩首谢恩。

    这就是规制,出兵失利,被夺去一些牛录是常规作法,降爵也平常。

    多尔衮没什么不满的,谁让他失利了,被黄太吉找到了把柄。

    他唯一失望的是,黄太吉瘫了,头脑没瘫,夺去他的牛录没让豪格监管,而是交给了济尔哈朗,摆明是给代善等人看的,借此标榜公正。

    黄太吉如此,多尔衮只能失望的隐忍。

    相比之下多铎一脸发不服,不过年纪增加,多铎也不像早年那么无脑,没有站出来反抗,他也知道那是黄太吉最希望的,正好可以夺取一些镶白旗的牛录。

    “有些人一向鼓吹自己骁勇善战,结果呢,一败涂地,几兄弟果然不行啊,”

    豪格讥讽道。

    谁都明白他讥讽的是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这一母同胞。

    多铎暴怒,刚要发飙,多尔衮瞪视他,多铎忍了。

    “豪格,你此言让人寒心,我等为大清出生入死,你不过居于朝中安乐,也敢出言讥讽我等,此事该当传扬出去,让众人评一评这个道理。”

    多尔衮冷冷道。

    “评理,呵呵,你果然皮厚,真不怕让人耻笑。”

    豪格反击道。

    黄太吉这个无语,豪格绝不是多尔衮的对手。

    那能传扬出去吗,这次满八旗不少的军卒出征,伤亡不少。

    而且大部分都是两红旗两白旗两蓝旗的,这样的言语会让这些人心中不满。

    两黄旗保存实力,出了乱子,让其他人担责,豪格还如此辱骂,岂不让人齿寒。

    黄太吉马上写了两个字。

    身边的太监忙道,

    “肃亲王,闭嘴。”

    其实黄太吉写的是豪格闭嘴。

    太监哪里敢那么称呼。

    “和硕睿郡王,你也不要怨尤,战败必有惩处,这是规制。”

    太监继续念道。

    多尔衮躬身表示顺从。

    “诸卿,京营骑军再有变化,又有了新火铳,战力提升,我军当有应变,诸卿以为如何应对。”

    黄太吉道。

    洪承畴第一个站出来。

    现在的洪学士不像最初的消极避让,黄太吉不点名,他就不主动站出来。

    为了报仇,如今洪学士是积极进言,绝对是黄太吉身边最好的忠狗。

    “陛下,此战说明我军不宜再行出击明国,而是如同当日夺取辽中辽西一般,诱敌深入,聚而歼之,这才是我军最强之处,老臣以为明国如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