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明血1641 > 第五百二十八章 舰队东来

第五百二十八章 舰队东来(2/3)

 赐蟒袍,赏银万两,京中赐下宅院一座。

    这个没有任何异议,实在是湖广剿匪功勋太大,相当于剿灭了四大寇,左良玉更像是个到处抢掠的巨寇。

    再次李辅明、孙应元等一干人等也都是被一一封赏。

    其中赞画司陈明遇等诸人也是被破格提拔,陈明遇为户部职方司郎中,当然现在是虚衔,其还得在四川公务。

    众将士每人封赏五两银子,其中杀敌奖赏另算。

    此番剿匪投入的水步军八万多军卒,赏银就要一百多万两。

    不过现在大明还支应的起,众人也没有太多争议。

    众臣看到孙传庭的赏赐也是相当的嫉妒羡慕了。

    不仅仅是职位高,关键是简在帝心,殿下的绝对嫡系。

    不少人瞄了瞄周延儒,只怕这位以后的位子就是孙传庭的。

    没错,朱慈烺也是这么想的,他属意的首辅孙传庭就是一个。

    不过现在孙传庭还得留守四川,安定地方,待得和堵胤锡交接后,才能返京。

    周延儒当然也明白太子的所思所想,他本就不是太子擢拔。

    但是老周必须坚持,中兴名相是他的野望,只要有机会坐在这个位置上,他绝不会辞职。

    “诸卿,流寇剿灭,不意味着天下承平,不要忘了,流寇肆虐中原几十年,不仅仅是因为天灾,更有**助虐,因此,平复天下百姓为先,湖广四川河南等地有众多的州县被流贼攻破,他们焚毁了官衙中很多账册,造成很多登记在册的田锲丢失,这就给了很多豪强地主可乘之机,”

    朱慈烺内里可不是深宫出身,他在社会上厮混见到的灰暗太多太多,对于下面这些豪强和官吏的贪婪,他心知肚明,

    “诸卿,不用问,就在此时此刻,就用众多的官吏豪强在仿造地契,吞并百姓田亩,”

    周延儒刚要出列说什么,朱慈烺一摆手阻止了他,

    ‘不用为一些官吏辩解,有些官吏在其位上从不是为了忠君报国安抚百姓,他们是为了中饱私囊,满足贪欲,因此本宫决意调查统计部派出要员赶往河南、湖广、四川等地巡查,查勘当地最近一年来的田亩登记。’

    “臣领旨。”

    方孔炤急忙出列。

    “方卿,告诉派出的诸人,每个州县都要查出此等败类,如果没有就是失职,必会受到惩处。”

    朱慈烺冷冷道。

    他不是为了下派任务指标,而是点明这样的罪行每个州县都会有,无一例外。

    如果没有查勘出来,那就是失职,或是和地方官吏有了勾结,

    “此外,锦衣卫已经派出了干员南下,查看各州县民情,也会向本宫报禀各地吏治,告诉各处官吏好自为之。”

    朱慈烺从来都是明暗两手,不会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地方,实在是这些臣子们受到的节制太少。

    这样的手法就是为了不为下面臣子蒙蔽,这是崇祯的最大教训。

    众臣如今也是习惯了,虽然对朱慈烺重用厂卫颇有微辞,但是改变不了朱慈烺的决定。

    “诸卿,本宫听闻吏部擢拔的很多新任官员,包括一些进士及第的大员,都要雇佣大批幕僚为其辅政,否则这些菜鸟面对政务是束手无策,只因他一心熟读圣贤书,对庶务一无所知,极易被下面官吏欺瞒,铸下大错。”

    周延儒、谢升、林欲楫等人面面相觑,心里都感到不妙,好像这位小爷又要推动什么改制。

    “如此说明,一向以来的科举有些漏洞,是否策论过多,空谈为主,本宫以为科举须得改制,周相,你领头和众臣议一议。”

    朱慈烺这话引得轩然大波。

    “殿下,这个不妥吧,知行合一方面,科举是有些问题,有些官吏对庶务一无所知,但是举国上下百万生员都是如此读书赴考,如果改动太甚,岂不是误了他们的科举之路,还是稳妥为上。”

    周延儒忙道。

    “殿下,如今多少生员都是在国子监、州学、县学苦读,如果改动太甚,他们无所适从,臣反对如此改制。”

    林欲楫出列反对。

    很多大臣附议。

    这位小爷一向所为惊人,科举乃是大事,还得平稳,不能让这位爷弄得太过激进。

    “既然有弊端,就要改制,不能墨守成规,但是也不用急躁,可先共议一番,待有了共识再行推动,不急。”

    朱慈烺笑笑。

    他真不急,但是要趁机提出。

    什么机会。

    那就是中原几个省大规模的动荡,大多数的读书人无法安静读书,各省更是无法完成会试等科考。

    因此最后两次崇祯朝的科举是不完整的,也就是北京畿、南京畿,江南两广等地的考生参考。

    这些平定天下后,再次科考考生一定会大规模增加。

    而在动荡过后推出改制,增加新的科考内容比较容易被接受。

    反正河南陕西湖广四川等地多时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