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从大明到日不落帝国 > 第六章 李定国非帅才!

第六章 李定国非帅才!(1/2)

    “可怜窈窕三罗敷,肌如冰雪颜如荼。再拜乞充军庖厨,解妆请代姑与夫。”

    “妾尚年少甘且脆,姑与夫老肉不如,请君先割妾膏腴,味香不负君刀俎。

    “食之若厌饶,愿还妾头颅,姑老夫无子,妾命敢踟蹰。”

    萧廷将记起来的这几段话,直接打在了皇帝群里,群里面的皇帝可以说是一字不漏的看的清清楚楚。

    几位皇帝里,除了刘邦和朱元璋之外,其他的都是有学识的皇帝,自然能看明白这里面写的是什么。

    而刘邦和朱元璋,虽然之前文化有限,可是当了皇帝之后,要时常批阅奏折,文化程度自然也就上来了,否则如何跟那些文臣斗。

    朱元璋沉默了良久,率先发文道:“朕听闻五胡乱华时期,胡人以我汉人为粮,对我汉女则是夜晚奸淫,白日果腹,并且将煮食的汉人称作“菜人”。”

    嬴政:“还有这种事情?”

    刘邦:“不可思议。”

    杨广:“确实如此,五胡乱华是我华夏劫难。”

    赵匡胤:“是啊……!华夏劫难!”

    萧廷:“这些新会人,为了抵御李定国的进攻,在士绅驱赶和唆使下,成了低于李定国的人肉盾牌,而且在没粮食的情况下,他们还每一家出一个人给当兵的吃。”

    嬴政:“他们宁愿把家人给那些建奴兵吃,也不愿意开城迎接李定国大军?他们还是不是我华夏百姓?”

    刘邦:“就是就是,如此行径,哪里还算得上炎黄子孙?”

    杨广:“华夏风骨?恐怕你们两位还不知道五胡乱华之时,北方世家都在干什么,若是你们知道就不会奇怪了。”

    刘邦:“你是说,北方的世家都投胡了???”

    赵匡胤:“不算全部,只是一部分,其他都是各顾各的建立坞堡自保而已。”

    嬴政:“只要有人给胡人效力,全部不全部都不重要了,朕想定是这些效力胡人的世家,给胡人出尽了恶毒的主意,大肆迫害我华夏百姓,给胡人的国家稳定了根基是不是?”

    朱元璋:“始皇帝不愧是始皇帝,靠着一些消息就能猜到答案。”

    嬴政:“那是!要不朕怎么是始皇帝。”

    刘邦:“……”

    杨广:“……”

    赵匡胤:“……”

    朱元璋:“……”

    萧廷:“……”

    萧廷很是无语的想到,这个始皇帝什么时候也会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起来了。

    朱元璋:“群主,朕问你件事。”

    萧廷:“什么事?”

    朱元璋:“这个新会朕记得只是一个县城吧?”

    萧廷:“不错,新会的确是一个县城。”

    朱元璋:“新会既然是县城,而且也不是广东边界的县城,那么这个李定国既然能从广西打到广东新会,说明他不是庸才,那么奇怪他为什么拿不下新会一个县城?”

    赵匡胤:“朱元璋!你这么一问,朕也很好奇这个李定国,为何拿不下一个小小的县城,难道就凭新会县那些老弱妇孺就把他的大军挡住了?”

    刘邦:“朕想来,这个李定国不是拿不下新会,而是太宅心仁厚了,看到守城军队利用老弱妇孺守城,下不了手。”

    杨广:“有道理!”

    嬴政:“刘邦说的朕也觉得很对。”

    萧廷:“不错,邦哥的确猜对了,这个李定国李晋王别的都好,就是太宅心仁厚,狠不下心来。”

    很快萧廷将李定国打新会的事情给几位皇帝讲了一遍,虽然萧廷历史属于半吊子,很多事情都不清楚,不过对于这位“两蹶名王天下震”的晋王阁下还是很有研究的。

    很快在萧廷的解说之下,皇帝们终于明白了李定国为什么会在新会这么一个县城的城墙下折戟。

    刘邦:“这个李定国是个将才,却不是个帅才,连慈不掌兵这个道理都不懂!比朕的韩信差远了……!”

    赵匡胤:“这点朕同意,论杀伐果断,李定国的确不如韩信。”

    杨广:“别说韩信,恐怕霍去病在这方面比他都要强上许多。”

    嬴政:“韩信是谁?霍去病又是谁?”

    萧廷:“韩信是刘邦的大将,纵横沙场从无败绩,战绩可以和白起并列。

    霍去病是刘邦子孙汉武帝刘彻的大将,他十七岁就跟着他舅舅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十九岁独自领一军进入草原,大败匈奴五大部落,又与匈奴卢侯、折兰王打了一场硬碰硬的生死战。

    在这场战斗中,霍去病和他的部下迎战以逸待劳的匈奴军队,完完全全是以从上到下都视死如归的决心奋勇拼杀。最终,霍去病取得了酷烈的胜利,一万精兵仅有三千人回师长安。

    而匈奴更是损失惨重——卢侯王和折兰王都死于战阵,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做了俘虏,斩敌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汉军的战利品。

    同年夏天,汉武帝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