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小子不好好去上班,在这里干嘛?”听村长的口气就知道他认识这个黄毛。
黄毛一看是村长,打了个招呼,然后就回头对顾小飞说“今儿我看在村长的面子上不跟你计较。”说完对着顾小飞脚边吐了口口水就走了。惹得村长看着黄毛的背影骂骂咧咧。
黄毛走后村长立刻对顾小飞说“对不住了顾先生,这黄毛是个没文化的,什么都不知道您别跟他置气,他来这恐怕又是来找郑开生要钱来了。”
“要钱?”
“对啊,这黄毛的爸爸以前跟郑开生是一起工作的搭档,前段时间他爸死了,他就赖上了郑开生,郑开生开始是同情他们孤儿寡母才给了点钱让他娘俩也能好过些,谁知道这黄毛不知道好歹,非拉着他要讹人家!”村长恨铁不成钢的又骂了几句然后跟顾小飞说“我先去收拾一下,吃完早饭我带您去看看几个出事的地方。”
顾小飞没说话只是点点头,村长立刻会意就回院里了。
吃完饭村长带着顾小飞他们在村里转了转,没一会,胡鹤琦指着远处“那是什么?”
村长抬头往胡鹤琦指的方向看去“你说那个啊,那是戏楼,都不知道荒了多久了。”
“那咱们去看看?”胡鹤琦提议。
戏楼在村子外面,周围一大片空地,空地的四周立着几个路灯,听存在说是后来立得。
戏楼外观看着不错,并没有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显得破败不堪,反而因为那种‘旧’而显示出一种古朴大气。村长说这是因为有人专门打扫维护。
旧时的戏楼,都很气派,小小的戏楼犹如一个博物馆,记载了天朝戏曲的兴衰沉浮。通常戏楼都是镜框式,三面敞开,一面留作后台,一侧是上下场门。
戏楼共有三层,戏楼的上方悬着一块刻有繁体‘锦华楼’字样的匾。两侧则挂着刻有‘演悲欢离合关,观抑扬褒贬’的对联。
“这里能保存这么好,是因为每年锦华班都会回来表演!”村长说“那时候附近镇里,村里的人都会过来看,可热闹了!可惜啊。。。。”
“可惜什么?”顾小飞问。
村长看着戏楼,叹了口气。。。。
来锦华楼表演的是锦华班,他们是个很老的戏班了。据村长说,这个戏班每隔十年过来一次,他从四岁那年就跟着爹妈一起去看戏,但也总共看过两次。
锦华班每次来小镇,通常都是演满三天统共六场。锦华班一来,哪怕是再忙,附近镇里村里的人都会抽空来看表演。虽说锦华班的表演确实精彩,但大家都去看的原因,却是因为锦华班演出的东西跟其他戏班不一样。
因为,他们专门演鬼戏。
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什么是鬼戏。这里说的鬼戏,其实是两种比较传统的戏目,一种叫目连戏,另一种叫傩戏。这两种都是十分传统的戏剧,锦华班常演的都是目连戏和傩戏中的戏目,但是他们上台并不画脸谱,而是带着木制的面具。
台下的观众看着台上的人戴着青面獠牙或者吐着长舌头的面具,会是一种什么心情?
从前锦华班曾传出这样一句话:演鬼就是鬼。按照胡鹤琦的理解,其实就是演什么就该像什么。但是这句话在狗牙山附近人心里却不是这么理解的,他们认为,演鬼的演员在演戏时其实已经不是他们自己了,而是被某个‘鬼’附身了。
演鬼戏禁忌繁多,先不说演戏的人到底要遵守多少条规矩,就连看戏的观众都不能随意喧哗走动,不能中途回家,更不能口出秽言,或者做一些不规矩的事,否则就会把附身在演员身上的鬼魂招来,之后会倒霉甚至死亡。
明明有着很多恐怖的传闻,可是看戏的人依然是每场爆满,经常连戏楼附近的大树上都挂满了人。
为什么鬼戏有这么大的魅力。
对于鬼神,大多数人即便是不信,但是心里其实都忌讳,同样也会好奇。
看过锦华班的鬼戏,整个人都会沉浸在恐怖紧张的气氛当中,有时过去几天都缓不过来。
村长说锦华班每十年来一次,开场时几乎整个狗牙山的人都会来看。其实是有一些别的原因,很多人都认为看过鬼戏之后,身边的鬼就会被吸引过去,自己身边就干净了,还有的人是为了免灾和祈福。
在他们心里锦华班的鬼戏就像是一场神奇的仪式,一场心灵的洗礼。
“锦华班…”黑无常嘟囔着“你说的不会是方锦华吧。”
“黑先生也听说过?”
顾小飞回过头“你怎么知道?”
“方锦华当年下去的时候,一出鬼戏把我老板迷的不行啊,每年年终大会都有他,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就不见了。”
村长一听顿时惊讶的看着黑无常“黑先生莫不是开玩笑?方锦华这名字我还是小时候听我爷爷讲起过!”
_________
“我也是听我爷爷说的。”黑无常看着村长皮笑肉不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