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上的学院也是照葫芦画瓢,分为某某经济学院,某某政法学院。
赵昕心里其实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因材施教,因材来选拔朝廷的官员,擅长刑法的就去大理寺,刑部乃至监察院任职,以及各地的提举司,擅长为政的,就去吏部,去当地方官,擅长商业的就去户部和商部任职,擅长吟诗作对的就去礼部,直贤院,翰林院任职。
赵昕从内藏库拨出近千万贯,不但开封兴建了这三所学院,各路府也兴建了这三所学院,天下读书人由此而感谢赵昕。
赵昕之所以这么卖读书人的面子,为的是筹建他最看重的大宋皇家军事学院,大宋帝国想要经久不衰,想要征服全世界,就离不开职业的军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