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宋之我是包青天 > 219 西湖美景三月天

219 西湖美景三月天(1/2)

    “果然。”

    深夜开封府中,看完曹少钦奏报,包拯脸色阴沉,嘴角一抹冷笑。

    第一次代天巡狩,是为马踏江湖。第二次代天巡狩,是为清理叛逆。

    唯独这第三次,说什么为民祈福,显得那么随意,怎么看都像是把包拯支出开封的借口!

    “大兴土木吗。”

    看完曹少钦的密保,事实果然如此。

    赵祯之所以急于支开包拯,是为了建造一座规模宏大的游园!蔡京等奸臣乐于拍赵祯马屁,实际上这事就是他们鼓动。但朝中忠臣,必定会劝谏阻挠。

    赵祯并非当初受人辖制的小皇帝,但惟独包拯,让他颇为忌惮。若是包拯还在朝中,这事只怕要黄。

    为了他的游园,这才找了这么一个糟糕的借口。

    “昏君吗?”

    对外,大宋正与辽国交战,几十万大军人吃马嚼,钱粮消耗不计其数。对内,各地匪患虽然剿灭,但仍有江南方腊未除,如同一颗毒瘤。

    如此情况,皇上劳民伤财,只为建造一个园子,实在不是明君所为。

    “赵祯啊赵祯。”

    在包拯印象中,历史上的宋仁宗,虽然称不上千古一帝,但也是守成之君。后世甚至称之为仁宗盛治,赞扬宋仁宗节俭爱民。

    但在这个世界,先是庞吉,如今又是蔡京、高俅、童贯、杨戬,再诸多奸臣的环绕之下,赵祯开始一点点变坏,渐渐走上昏君的不归路!103

    不得不说,环境真的会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

    “也罢!”

    对于赵祯,包拯不愿再多想。

    这是一个综合的世界,宋朝各个时代的名人汇聚于此。可不是只有赵祯一个大宋皇帝,多少个还在排队呢。

    “出发!”

    不管怎样,圣旨已下,包拯不能抗旨。第二天清晨,一行人离开开封,开始第三次代天巡狩!

    不同于前两次,这次只带护卫展昭,两班衙役二十人。另外还有铁胳膊蔡福、一枝花蔡庆两兄弟,负责侍奉青天三铡刀。

    至于公孙策和王超四人,留守开封府。

    说起蔡福、蔡庆,本是大名府刽子手,因种种原因逼上梁山。原著之中,蔡福上应地平星排在94位,蔡庆上应地损星排在95位。

    两人都是行刑的高手,此次剿灭梁山,头目分别审问,两人基本没什么罪责,便被包拯招到身边,专门侍奉青天三铡刀,仍是干刽子手的老本行。

    青天三铡刀虽然不沾杀孽,但毕竟杀戮太重,包拯早就想找人替下王朝他们。

    一行总共二十四人,也不穿官服,不设仪仗。甚至没有固定路线,索性走到哪算哪。按照圣旨所说,但凡到了名山大川,便停下祭祀天地,为万民祈福。

    “大人,前面就是杭州了。”

    一行人轻装简行,一晃大半月,来到杭州地界。

    “进城。”

    虽然没有仪仗,但以包拯如今权势,各地官员谁敢怠慢?况且此次乃是代天巡狩,如同皇帝亲临。而且包拯又是‘天下首府’,自行取代州府之职。

    进城之后,直奔杭州府衙,杭州知州忽然听闻包拯前来,诚惶诚恐,连忙率众迎接。

    接下来,好酒好菜接风洗尘,包拯等人就暂住府衙之中。

    说起杭州,自然风光秀丽。正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乃是钟灵毓秀之地。

    此次代天巡狩,遍访名山大川,祭祀天地、为民祈福,杭州合适的地方实在太多。但根本不需要苦恼,首选自然是西湖!

    “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

    如今正是三月,第二天清晨,包拯和展昭穿着便装,来到西湖游览。

    此次代天巡狩,倒更像奉旨游玩。赵祯虽然心中有鬼,包拯却乐的逍遥。

    “那里就是断桥。”

    “大人您看,那里是苏堤。”

    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都是其中之一。如今草木生长,正是观看苏堤春晓的时候。至于断桥残雪,得隆冬时节才好看。

    “咦,奇怪……”

    两人沿着湖边游览,可谓兴致勃勃。但走着走着,(bebf)两人都是一阵纳闷。

    如今正是三月,踏青游玩的大好时节。西湖美景醉人,可奇怪的是,湖边只有稀稀拉拉几个游人,显得颇为冷清。

    “怎么会这样?”

    两人微微皱眉,难道其中有什么隐情。

    两人微微皱眉,难道其中有什么隐情。

    “大人您看,那边有个老翁。”

    只见湖边一株大柳树下,一个老汉头戴斗笠,手里一根鱼竿,正在湖边钓鱼。

    “这位老伯。”

    两人走到近前,席地坐在草地上,展昭递过一瓶好酒,笑着问道。

    “如今西湖美景正好,怎么游人如此稀少?”

    “莫非年景不好,或者有贪官、恶霸,百姓无心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