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多产些米吧!”紫芙说道。
“现在还说不好。若是不闹虫灾,没有旱涝灾,秋时每亩也就能产五百斤大米吧!”
“这么少!”
紫芙很惊讶,可转而又想到这不是机械农业的现代,没有袁院士的杂交水稻,产量低下并不奇怪。
“不少了。一连几年村里的收成都不好,若是碰上灾年,还有可能颗粒无收呢!”
村长感慨,都说农民是老天爷赏饭吃,这话一点都不假。
“大叔,咱们村的地总共多少亩?”
“村民手里的不多,每户也就两三亩。其余的都在地主手里,我们也是租来种的。全部算上也就两百多亩。这两年收成不好,大家手里没有余钱,否则凑一凑还能从地主手里再买些地回来。”
“前几年闹灾,大家为了活下去就将地卖给了地主一些,想等年头好了,再存钱从地主手里买回来。可连年欠收,大家交租子都费劲,如今就连地主家都不愿意买我们的地了。”
“白家村的田地多少钱一亩?”
“本来一块好水田要十二两一亩,可白家村的地一连几年都欠收,如今村里的田地也就值十两银子了。”
村长一想到这些,就觉得痛心疾首。
哪知紫芙转念一想,却心生一计。
白家村的地比别处的便宜,那到正好合了自己的意。
向来民生都是大事,吃饱穿暖才是最要紧的。
从前听大嫂说,西南水乡本是粮食主产地,却总是遇到涝灾。
如今她有机会倒可以试一试,从现在开始储备,说不定能帮宣阳侯筹到更多的粮食。
。